• 超全笔记!哥大MPA&芝大MPP学分享美帝
    学习与工作经验

    感谢某同学无私分享的超详讲座细记录

    上周,我们邀请到两位BeBeyond Graduate Workshop 前学员——北大经院本科、就读于Columbia SIPA MPA的田学姐,和进过麦肯锡、做过公务员、在国有银行工作3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读MPP的张学姐为大家做了线上分享:

     

    如何在美帝学习、找实习、找工作

     

    感谢学姐百忙之余的热心分享 & 答疑

    某热心同学贡献了超详细的笔记

    错过分享会的同学们

    赶快收藏吧!

     

     

    1.田学姐与哥大MPA

     

    哥大MPA项目的concentration

     

    各个学校的MPA/MPP项目差别较大,不像其他专业一样可以以一概全,比如NYU的项目会比较侧重NGO方面。

     

    SIPA的每个项目下都有很多concentration,每个concentration课程设置几乎完全不一样。

     

    从职业规划倒推学校的选择

    根据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课程、参加career events,同时可以联络相关的校友,获得相关行业和职业的信息,打好未来就业的基础。

    broken image

    兴趣和未来规划决定你的专业

     

    本科背景与自己的兴趣偏向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都是比较重要的参考因素。

     

    田学姐自己的经历:“我本科是纯经济背景的,刚入学的时候其实没有很想去哪个行业,只是整体对金融、咨询、或者经济分析类行业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选了International finance的concentration。之后找工作的过程中,联络了北大在哥大的校友,对各个方面都有了解之后,慢慢确定自己可能还是更想去金融业。真正确定自己具体要做什么工作是暑期实习后,很喜欢自己实习的部门,也就是我之后要回去工作的部门(香港HSBC做Debt Capital Markets)。”

     

    就业数据提供校友资源

     

    SIPA的就业数据可以参考,但不必过分倚重。

     

    SIPA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工作经验,一个毕业之后去麦肯锡的人,也许在就读之前就已经在麦肯锡工作了五六年。这样的就业数据,对没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人未必有参考价值。

     

    但另一方面,就业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校友资源的信息。eg.如果校友中很多人去了咨询行业,你就能相对比较容易地约到这方面的校友networking,对在美国找工作很有帮助。

     

    关于哥大MPA与MIA的区别

     

    SIPA的MPA即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而MIA指Master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MIA/MPA两个项目,包括学制1年与学制2年的学生,一共有将近900人,这其中包括下图中所有concentration。看起来MIA/MPA似乎招生规模很大,但是细分concentration之后就没那么大了。

     

    每个concentration课程设置几乎完全不一样,类似不同的项目。同学互相之间很少见到面,除了第一个学期以外,也没有一门重复的课程。

    broken image

    2.张学姐与芝大MPP

     

    芝大的MPP项目有两大显著优势

     

    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主要是三个类型 :中国学生,占比1/3,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后去美国读书的学生;政府公派的公务人员,主要来自拉美、日本、新加坡、南亚的一些国家;各种各样background、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课程设置灵活。芝大的一个Quarter(学期)是 10个星期。必修课共7门,前两个Quarter的课程主要学macroeconomics 和statistics 。另外还有12门Harris的课以及6门任意一个学院的选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法学院、社会学系、心理学系、文学系等的课程。

     

    获得硬件+软件的双重提高

     

    data analysis的提高。芝大MPP项目非常data-driven,会比较侧重于quant 。

     

    写作能力的提高。平时要写很多的policy-memo。

     

    所选择的policy的方向不同,侧重提升的技能也不同。比如health care、环境、能源、教育、经济、金融等,但凡有policy的方向,都可以在这个项目里找到可以提高的地方。

     

    芝大MPP的老师都是实力派

     

    芝大学术性很强,Harris也非常注重教资力量,教授都很有名。如果有要读Ph.D的potential,这会是个很好的资源,可以好好利用。

     

    包括像James Robinson(去年从哈佛挖过来的老师)、James Hackman (经济系与Harris共同的老师,诺贝尔经济得主)、索尼(俄罗斯很著名的一个经济学家)。

     

    芝大MPP的就业方向与前景

     

    1.Think Tank及研究机构——较为严峻

    2.政府部门——希望较小

    3.Private Sector——选择最多

    4.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对口

     

    D.C有很多各式各样的Think Tank和Research Center

     

    首先,这些智库偏向Ph.D-culture,或者那种本身就是专家然后再来智库做一些相关研究工作的人,研究机构亦如是。

     

    其次,作为一个master+国际学生,交流和书写能力拼不过native speaker,只能从事research和assistant的工作,上升通道较为局限。就算是大的Think Tank,空缺也非常少。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即美国的政府部门或者中国的政府部门。

     

    首先,去美国政府部门工作需要考虑身份问题。只有citizen才能申请federal层面的工作,比如FBI等部门。去中国政府部门工作需要回国考公务员。

     

    Private Sector包括金融、consulting、银行、四大、能源等各个行业的公司。

     

    需要自己提前做好规划,回国或者去香港要比留美工作的机会更多。

     

    如果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如金融,直接去读金融硕士可能会更好; consulting对专业的要求可能并不是很高,基本上本科生就可以胜任,但是需要与客户进行大量沟通和交流,所以对communicating skill要求很高。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比如World Bank, IMF,ADB(Asian Development Bank),UN,WTO 。

     

    张学姐曾跟随career development office参加D.C Track,拜访过World Bank。WB的工作性质有两种,一种是long-tern或者说permanent,一种是short-tern。后者不算正式,有转正机会,但转正时间不确定,可能3个月或者3年、5年。

     

    留美找工作的必修课—networking

     

    如果想在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找到工作,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networking,即联络你能够动用的所有资源,去跟他聊你的background,希望他能帮你递简历或者得到面试的机会。

     

    如果想在美国找到工作,必须从一开始就把networking当做一门课程,一步一步去学习如何发邮件、打电话或者见面聊天,如何follow up并促进关系,如何表现你对他的兴趣以及如何展现自己的优势。

     

    认识自己才能选对学校和项目

     

    要尽早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market的真实情况,而不能抱有太多幻想和自己的想象。然后再转过来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目标是读Ph.D或者回国找工作,芝大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目标是在D.C或者NYC找到policy的相关工作,比如Think Tank, WB, IMF等,学姐建议还是去D.C或者NYC读master。D.C的公司会更倾向于去与他们一街之隔的学校招实习生。

     

    3.提问&答疑

    1.哥大SIPA就读期间可以换concentration吗?

     

    田学姐:入学申请的时候就需要选择concentration,之后是可以更改的。

     

    但是每一个concentration都有自己的必修课要求,你需要满足新的concentration的毕业学分要求。所以建议第一学期后换,如果读完一年之后再换,剩下两个学期可能不够重新选择你concentration的课程。

     

    但最好还是申请的时候就冲着某个concentration去选。每个concentration真的差别非常大,这种领域上的变化可能对你之后找工作不利。

     

    2.SIPA在咨询或者金融类的校友资源怎么样?

     

    田学姐:SIPA做咨询的蛮多的,很多外国人都是本身背景在咨询,中国人有一些在macroeconomic consulting的。

     

    Sipa在金融方面的校友不是特别多,想去金融业基本上都在IFEP里面,但是其中在美国做金融的比较少,大部分从事经济研究类的工作。也有回香港的,但不是特别多,每年大概2-4个。所以这并不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

     

    3.想去香港投行或者咨询工作是不是需要申请他们的target school?

     

    田学姐:这个并没有一个百分之百的答案。但最好还是在target school。藤校比较多,其他的可能比较少。原因可能在于是香港的投行在招,所以可能对美国或者英国了解的不太多,所以只focus只在少数几个学校。

     

    当然,如果不在list上也未必会被刷掉。这个需要自己做权衡吧,如果是target school机会会大很多。

     

    4.想选择economics的方向,但是没有经济类背景,需要做哪些准备?

     

    田学姐:这个应该不太成问题,哥大的经济类的课程分初级和高级,没有相关背景的话可以选择初级课程,有相关背景可以选择高级课程。

     

    张学姐补充:我们有本科是学德语专业的同学,没有economics的背景,所以我觉得这个还是看你申请的package以及有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吧。

     

    5.Gap year学生想申请芝大MPP,怎么提升自己的背景?

     

    张学姐:可以多一些policy相关的实习/志愿者经历,比如UN的一些志愿者活动,或者国内一些智库的研究工作等等。

     

    6.毕业回国后留学生算是应届吗?

     

    张学姐:国际学生毕业在国内算是应届生,但是人在美国的时候就得开始找国内的工作,一些笔试、面试如果一定要回国参加的话就会比较纠结。我知道有一些极端的例子,会把一个quarter空出来不选课,回国找工作。

     

    田学姐补充:国内证券类或者金融类的公司,一般去实习半年可能会有直接留用的机会的,并不是直接参加个面试就行了,可能需要空出一段时间实习。但是哥大要求每个学期都必须全职在这里上学,所以没办法空出一个学期回国实习,这应该是芝大回国找工作一方面的一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