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人大普通同学的风雨哈佛路这个学姐不是传说中的大牛,这篇是她亲手写的高能“鸡汤”
申请方向:MA@Education
申请结果:
Harvard($12400)
Columbia($12096)
Upenn($5000)
Vanderbilt(专排第一)
UCLA
(一) 彻彻底底的普通人
其实在我申到哈佛之前,除了妈妈,可能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我能申到哈佛,连我妈跟我爸说:“贝贝想申哈佛”的时候,我爸都说“这得看老天了”。从小到大,最信任我,最爱我的人,就是我妈妈。也许也是受妈妈的影响,我很喜欢小孩,很享受做老师的感觉,也最终决定申请教育,希望可以成为一个真诚的教育者。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牛,也许是从小接受的教育,又或许是因为初中倒数的成绩磨光了所有的傲气,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一直可以很清楚的意识到,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很多的牛人。这种心态,也让我加倍努力。因为没那么聪明,没那么幸运,所以只能靠自己努力。
(二)初拾梦想
最初想申Harvard,其实是因为受前男友的打击。他是清华的,我是人大的。虽然说不差太多,但平时的言语间还是会自尊心受挫,又因为我是一个特别追求平等的人,所以当时天真的觉得:既然这样,那我就要去世界上最好的学府,证明我不比你差。
后来在纠结专业的时候,我看到了Harvard教育学院网站上的一段话:
Apassion for education. A commitment to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Adesire to help solve challenges facing education. A dedication to learn, to lead. Toimpact the world.Some call it idealism.We don't.
当时我周围的人都在说教育学很水,都觉得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很难,都觉得光凭你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所以当时看到那段话的时候我哭了,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了解我的人,一个和我想法一样的人。这也更坚定了我要申Harvard的决心。
(三)结果出来之前,努力把每一部分做到最好;结果出来之后,对于无法改变的部分,泰然处之。
听过我演讲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托福是我永远的痛。我一共考了三次托福,第一次在大三上的时候,当时的分数是102,非常非常一般的成绩,但是当时周围的人都跟我说够了,所以我也就是想:先忙别的吧,等以后有空了再刷。但是到大四上细查学校的时候,才发现Harvard的要求是104,各项26分以上,当时我就傻了。匆匆忙忙地报了10月的考试,考出来之后的结果是105,但是口语和听力都没有到26,当时很崩溃,一方面觉得自己太失败了,加之大家都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地申请了,而我却一直在托福上纠结,觉得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因为英语成绩而进不了Harvard那就太可惜了,所以纠结之后决定先暂缓申请,参加11月的托福考试。11月考试那天下着小雨,我在去北师大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烈士,看着周围的考生,心里不知拿来的底气,一直在想:姐都三战了,是好是坏我都接受。那场考试异常平静,我觉得我已经发挥到我的极致了,机经都压中了,但结果还是没有各项都到26。成绩出来的时候,我虽然哭了,但是心里相比第二次平静了很多。既然已经无法改变了,那我只有努力把剩下的部分做好,其它都交给老天了(好吧,我们全家都是很信命的人……)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每天抱着我的小电脑奔走在宿舍和图书馆的路上。每天一遍一遍地改PS,改推荐信。厚着脸皮麻烦各种人帮我看PS,给我意见。真的要感谢所有所有帮我改过PS的人,培训师,我三月班的同学们,真的超级超级感谢。
关于PS,我想说的是:写出最真实的你。很多人都知道,国外好像比较喜欢特别的人。这种“特别”不仅仅说是你有某种才艺或你有某段经历,而是你整个人是很特别的。很多人都可能觉得自己太普通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曾经也为此苦恼过,觉得我有的经历别人也都有,所以觉得弱爆了……但是后来在BBY培训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意识到,其实真正特别的不是你的经历,而是你从经历中得到了什么,你对于经历的想法,这才是不同的地方。而这也是最难的地方,很多人可能都做过很多事,最后的PS都是经历的堆积,这样的PS会让人读起来觉得很枯燥,而且想一想如果是这样的PS,那还要resume干嘛。有人会反驳说PS是resume的扩充。但我觉得PS是让别人认识到你是怎样一个人,你的热情,你的经历,你的想法都要有。可能不需要很有逻辑,但是你最真实的想法。我的PS,之前拿给英语学院的老师看的时候老师的评价是:“我下午喝了三杯咖啡,花了比较久的时间,感觉很难进入你的思路……”当时有质疑过自己,但最后还是觉得那就是最真实的我,我最真实的想法。最终的结果也还是好的。国外的教授都是阅人无数的,所以真不真,他们其实一眼都能看出来,不要觉得自己很聪明。
关于推荐信,我觉得要找真的了解你的人写。这样一方面你有东西可写,另一方面写出来的东西也真实可信。我的三封推荐信:一封是本专业的导师,一封是新东方的店长,另一封是教育方向的老师,没有一个所谓的大牛。前两封都比较容易地搞定了,但最后一封因为是转专业,所以纠结了很久。我曾想过找北师大的老师写,但觉得只是听了别人几次课,又不是人家学校的学生,所以一直没有鼓起勇气跟那边的老师说。后来,我发现我们学校外语学院也有做相关研究的老师,也是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很好很好的老师,老师也许是被我对于教育的热情打动了,主动提出帮我写推荐信,当时真的特别感动。也许就像三月班的柯敏说的“越努力,越幸运”。
关于GRE,可能是我所有考试中准备的最用功的。花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每天复习至少8小时以上,最终结果还是很欣慰的:700+800+4.0(percent:97%)。曾经一度有点后悔自己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准备GRE,Harvard的官网上写着以往录取学生平均的verbal的percent也就83.4%,一度觉得因为这个耽误了很多其他事情。但后来想想,其实做每一件事情,在结果出来之前,还是尽最大的努力,往最完美的方向努力为好。因为不是所有的结果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但是尽力了,就不会后悔,而且一般结果也都不会太差。而且GRE可能相比TOEFL,体现的更是学术能力。
所以还是那句话:在结果出来前,努力把每一部分做到最好,不要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四)现在的一切经历,都是未来的经验
申到哈佛之前和申到哈佛之后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变化。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唯一的变化就是压力小了很多,精神没有那么紧张。
现在的后申请时代,越来越觉得一切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未来的经验。换句话说“你经历的一切,无论现在看来是好是坏,其实对于未来来说都是好事”,或许这样的说法有些人会觉得有些自欺欺人,但这是在我最低谷的时候我身边的好朋友和我说的,也是这句话让我更淡定地面对一切的“好事”与“坏事”。经历有些事情,会让你清楚地明白哪些人是信任你的,永远站在你这一边支持你的。而另外的一些人,也许原本心里就有积怨,就有不满,只不过是找一个发泄口发泄出来罢了。一段失败的实习,一段失败的科研,一段失败的感情,与其在那抱怨,在那纠结,不如换个角度想想。失败的实习会让你认识到你真正喜欢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你喜欢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失败的科研并不代表你不优秀,相反是你下次成功的奠基石。失败的感情更是会让你明白什么样的人适合你。所以,人生那么长,谁没失败过呢。看开点,一切就都好了。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Hope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最后祝所有现在在申请的,已经申请到的以及那些未来要申请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
自己选择的路,坚持下来,结果一定会是好的。
- 想了解更多
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内联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