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转专业申请BA (#゚Д゚):不要绝望,不要放弃|录取故事

转专业申请BA (#゚Д゚):不要绝望,不要放弃

 

Meng

北京外国语 财务管理

GPA 3.8,IELTS 7.5,GMAT 730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Business Analy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Business Analysis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arketing Analytics

- BeBeyond真实选择系列 -

 

这个申请季并不是我期待中的申请季,3月我还在“想去LBS读MiM, career goal是咨询公司“的执(mei)念(meng) 当中,8月就加入了BA的申请洪流。

虽然一开始BA只是我想申但是又害怕竞争、担心背景、不敢申的专业,但是在BeBeyond的“go for it”中二氛围和培训老师的鼓(bi)励(po)之下,我还是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从“周围的人在申请什么”中,

转变申请想法

3月份之前,我对于申请的想法基本还是“周围的人在申请什么/我的背景能够申请到什么专业”上面,而不是“我想要申请什么”。

因为是会计专业,大家申请的一般都是会计/金融/管理这样的专业。本专业会计的话,就在上课中被劝退了(dbq)。大二随大流找了一个券商实习,看似fancy的重复性工作着实又把我劝退了。后来,在咨询公司做两个月左右PTA, 又开始在ABC做咨询师志愿者,同时在试图找一些其他公司的PTA(虽然找着找着就自闭了……)。

那时我有种,烂泥要强行把自己按上墙的痛苦。咨询/金融的话,就觉得大家都“需要”变得aggressive叭,要在面试和小组里都要争当leader。每个人都要有一样的简历,然后目标进入咨询的人都要有MBB的实习经历(我可能看得太片面了)。

我也就想逼着自己,也能有好的逻辑思考能力,但是我(脑子不好)没法很快就从全景出发为问题搭出一个框架;我也尝试在小组里多说话,但是最后得到的反馈还是你表现的太少了。

但又想不到其他更“安全”的路径。去年3月,看着周边的同学和学长姐,都还是申finance/management这样的纯商科专业比较实际。我只知道金融/管理这样精英行业,不适合我这种烂泥扶不上墙的自闭儿童,就想抓住一个逃离当下苦海的出口,却连对岸是什么都还没看清楚。

3-5月份的时候,一边在实习里挣扎,一边在BBY做关于自我和职业的探索。随着探索的推进,我开始拼出另一条路:

大一的时候我就想转个偏技术的专业,然而家里商量后未果。我一直比较喜欢和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打交道,包括在之前的实习中,或者是学校的project里,都很愿意承担相关的part。除了实习之外,也在网上上一些数据、编程相关的课程,还利用这些工具在实习中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用python处理数据、爬取网站内容,减少重复劳动……

这条路指向了: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虽然暗戳戳地向往,但其实我是害怕的。“去年申请BA的人爆炸多……申请人要数理还有编程基础很好……听说MBA的大佬们也有在考虑申请BA……”

然而我对口的数据实习都还没有。

转专业找实习,

难的在于面对失败继续走

我也跟培训师姐姐说,要不申一些其他的marketing或者management专业。

现在回头看,“学想要学的专业”和“去一个好的学校”的两种纠结,一直在我脑袋里打架。从因为一份不喜欢的券商实习,而放弃了保研去学金融(并不是说一定能保上的意思),选择转专业申请开始,我就一直处在纠结当中……

“学想学的专业”这件事说着容易,但转专业的不确定和畏难,就是会以自我怀疑的形式具体在找实习的时候,写文书、准备面试的时候都一次次出现。(我的纠结真的可以当反面教材了)

一开始,找实习的时候就一直担心找不到。从4月被Sara按头找实习开始,经历了没去京东、尼尔森在办入职时被告知没有headcount等drama事件(我超记仇了)。也因为几次失败的面试,心灰意冷。

这个过程中,难的在于面对失败继续走。我面对失败的脑回路基本就是把“转专业纠结”拿出劝退自己,它往往是一个漫长的chain effect。在失败发生的时候,我的脑子总是会把之前相关的无关的鸡毛蒜皮的其他糟糕经历重新调用出来,说服我“你就是垃圾”。

而且它还会延展到未来,有时候就是“如果你没有得到这次机会,你就得不到接下来的实习,你就申请不到好学校 etc.” 在那个当下好像这对我来说是未来计划中设定好不能出错的一环,所以会进而看到整座塔的崩塌(我实在太drama了)。当没有看到机遇和选择多样性的时候,我有时候会陷入这样的死胡同里。

把我拖出来的是培训老师持续的鼓(按)励(头),一方面push我去找实习,另一方面清扫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阻碍。印象深的,是去面一个群面之前我超害怕,因为从来没有通过群面……

我跟Sara说“我没有leadership,也不会搭框架”(其实是之前的失败已经让我认定自己是面试“黑洞”了)。但是Sara就拉着我梳理经历,找出了我无法投入群面是源于我对“leadership”的僵化误解,帮我找到了我在小组中擅长的角色,谨记Sara的教诲,我竟然真的过了群面(QAQ)。

最后成功拿到了一份Digital Marketing的实习(才有了后面更多的实习)。

常常自我diss的我也没想过,

有一个给我支持的申请氛围有这么重要

出于对结果的恐惧,就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会因为担心自己不够qualify而开始进行自我负向催眠。

写文书时,每每看着“what’s your advantages for your career goal”这类问题,就开始自我怀疑:对于行业的理解好像还不够,经历也不够,写的career goal是不是不切实际。

我总是不免问自己:你决定申请analytics是对的吗?(毕竟我也不是很喜欢SAP的实习工作…)放弃金融/咨询,到底是不喜欢,还是只是为自己够不到找的借口,和金融相比analytics就更加有价值吗?并且对前一天的想法进行否定……所以真正能够舒服的状态,只有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获得成就,然而就我现在的能力来看,显然是不能达到的。

这种担忧情绪,在实习、和学校其他同学交流,以及申请被拒时,总是占据上风。发生抵触的时候,就是无法思考,不想写PS做申请。

我原来也没有想过,有一个支持我转专业做申请的氛围有那么重要——大概就是在我每每进入自我怀疑的漩涡中,能够把我拉出来做事情。

从选专业选学校开始,培训师姐姐就一直在帮我寻找最适合的方向,甚至比我更加坚定让我要去尝试一些项目,比如Umich,我有段时间又觉得申不上不想申了,还是被她一句“申吧”又拽了回来;在被UCD waitlist之后,她还一直催我发邮件update给他们(要是我自己就直接跟他byebye了)。

在我因为颓废或者懒惰无法写文书的时候,她也会把我拖出消极状态,甚至帮我寻找灵感,让我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打算申的项目(除了我应该没人会吧hhhh)。

又比如文书写到怀疑人生的时候,参加WTM(团队学习)和大家一起讨论文书,能从不同背景同学的角度中,收到各样的反馈和思路;也会发现其实自己没有那么菜,或者既然这么菜了就去做事吧,总归不再逼死自己。

甚至在WTM上,大家会把自己的经验、知识分享给我,串联PS的框架和故事的逻辑,在WTM上写完PS。(BBY的小伙伴就是申请季里的快落源泉,除了改文书之外,还有和小伙伴一起吃饭、看电影的时候,也就觉得申请季也没那么差。反正觉得是一个比较close的community的感觉~大家都会互相分享和帮助,成为好朋友~)

回头看,这个申请季靠着身边的支持体系活下来了(虽然也有拖到DDL前一天写到最后一刻的刺激经历)。好在没有让“学想要学的专业”和“去一个好的学校”的纠结吞掉了整个申请季的行动。

再看看申请的收获的话,除了学校项目,应该就是career goal了吧——终于从(每个商科生张嘴都是的)management consulting,变成了一个我可以暂时说服自己是比较有趣而有意义的工作(虽然只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是这样的)。

想要申请BA,想要换个有前途的方向,想要转专业……

如果你也有“想做但是不敢做”的纠结,

关注“BeBeyond”公众号找我们咨询一起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