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不看分数的2020,斯坦福MIT等研究生院将如何决定录取?

 

原创 留学研究组 BeBeyond

 

一周前,BeBeyond留学研究小组发表了一个简报《哈佛MIT等校大面积GRE/GMAT免考,4类人群的新选择》,文章获得了数倍于平时的阅读量。我们的研究表明,由于新冠疫情,2020年美国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专业,包括博士和硕士,取消了GRE或GMAT考试的入学要求。不夸张地说,2020年将因此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也很有可能是唯一一个“美国免试升学年”。

说实话,当研究小组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我们挺惊讶的:这个消息对于深受标准化考试之苦的中国学生来说,应该是“喜大普奔”的,但为什么没有获得多少关注?

更有意思的是,文章发出后,在后台询问的同学,问的主要是这两个问题:

“不看GRE,那是不是托福分数变得更重要了?”

“那么,美国学校今年还看GPA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除了分数,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还可以关注什么。

其实,学校之前要求GRE/GMAT,是想找一个可以评价所有申请人的基本学术水平的统一标准(各本科学校的GPA,由于课程难度、内容和打分的松紧程度不一,其实很难判断),而托福是语言考试,看你能不能在美国独立生活或者上课能听懂多少。因此,几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如果GRE被取消,托福完全不可能有取代它的作用,GPA也是独立的另一个指标,与GRE/GMAT无替代关系。

当然,看的更全面些,大家并没有为标化的取消而欢欣鼓舞,也很容易理解:当疫情、选举、种族冲突、网课,以及美国政治对留学生不友好的消息一波波地传来后,再勇敢积极的人也会开始担心,规避风险成了不言而喻的选择,不利消息成了压倒一切的考虑——2020年,谁还会去申请美国的研究生?

或许,这也是美国各大学免去GRE/GMAT考试的原因之一:看能否吸引那些有风险偏好的人,或者无论发生什么,都打定主意走自己路的人来申请。而危机中蕴藏的“机”确实就是为这样的人准备的!

我们猜测,非常有可能,由于今年申请人数的减少,也由于明年秋天疫情问题大概率被解决,2020年将一定会被人多年后反复提起:想当年自己申请还是没有申请的经验教训,庆幸或后悔。

这篇文章我们想告诉今年依然在勇敢申请的人,尤其那些想转专业的,或者对自己现在或未来的专业领域有思考、有热忱的人,

在没有分数的情况下,美国招生官会如何录取学生。

即,你如何让自己超越常规的评价标准(分数),把自己多年被埋没、被看轻的但你自己非常清楚是了不起的特质、素质呈现出来,脱颖而出!

因为,无论你常规的硬背景是好是坏,2020年应该是最不看重传统背景的年份。如果你想冲顶,这是你们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把这篇文章读下去,你可能就能自行判断了。实在不确定,欢迎你找我们聊你的热情和抱负。

这篇文章同时也很适合以下三类不一定在考虑去美国读研究生的人:
  1. 无论保研是否成功,想拿一个美国研究生资格等明年秋季再做选择的人。

  2. 无论秋招是否成功,想拿一个美国研究生资格等明年秋季再做选择的人。

  3. 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考试,又陷入了职业瓶颈期的朋友。

好,让我们从了解美国研究生院怎么挑学生来看,你们可以如何发扬好今年的机遇。

01

我们先看一些来自学校官方的统计数据和说明。(注:以下数据并不旨在分析某个特定专业的录取,而是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来说明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这是MIT金融硕士的班级学生构成。

MIT金融硕士是美国排名第一的金融硕士项目,教学质量高、就业情况特别好,2020年只有132名学生。它的录取率虽然官方从来不宣布,但参照美国最好的MBA项目的录取率(如哈佛的、MIT的MBA),这个数字应该不到10%,甚至更低,因为这个项目的申请人数更多,而招生人数远低于MBA的招生人数。

看看这个精英班的考试成绩,132个学生GRE成绩处于中段80%的Verbal分数是155~164。其它分数,包括本科专业情况,大家可以自行研究。我们想指出的是:大部分申请人在申请前就应该看到过这个统计数据(即使没有看过,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也是不敢申请这个项目的),并且也考到了相应的分数,但还是10个里面有9个被拒了。换句话说,分数顶多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是本科大学的排名?是实习?是科研背景?是课外活动?是推荐信?

这些因素当然非常重要。但基于我们成功辅导的数千名学生,包括多名进入MIT金融硕士的学生的情况,我们知道,申请人毕业的本科大学排名有高有低,有人有特别好的实习,甚至几份实习,而有人一份实习都没有,有人有很强的科研经历,甚至做过海外科研,有人几乎没有。

总而言之,如果有一个毕业的本科大学、实习、科研背景、课外活动的统计数据,它会呈现和标准化成绩一样的情况,即有一个巨大的区间,看不出来什么是决定性因素。

事实上,我们查看任何美国研究生院的招生要求的网页,有一些项目会提出你申请的时候必须修过什么课程(课程要求),但几乎没有项目会提出明确的实习、科研和课外活动的要求。有的项目即使明确提出需要正式工作经验,我们也有学生以零工作经验申请成功。

我们有同学获得了MIT金融硕士录取,撰文“我曾以为成绩好就能去名校”分析录取的四个层次;也有同学跑去面会了MIT的招生官,直接打听到他们考虑录取的双维模型。如果你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公众号后台回复“MIT金融”查看同学们的心得分享。

有趣的是,或许是招生官或者录取委员会也注意到,申请人们对“什么是申请的决定性条件”热切关注的心态(甚至,年复一年、乐此不疲的竞猜热情),为了避免无端揣测,有些学校特意不公布录取人的背景,并且提醒大家:别在单项指标上过度纠结了。比如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在官方QA中这样说:

最后一段的说的非常耿直和明确:在全方位评估的视角下,往年的录取数据不会指导未来的申请,其他录取者的背景对你也不见的有参考意义。

那么,这个“决定因素”是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吗?如果是那样,为什么要文书和推荐信?为什么不直接用AI来做录取决定?那么,是文书吗?

02

我们来看斯坦福教育学院写的“如何写好申请文书”的文章,其中揭示了极为重要的录取信息。

也许有人会觉得,教育学院是比较“水”的专业,不像计算机那样有硬核的技能要求,很好申请,不见得能说明其他专业的申请要求,我们提示两点,

第一,斯坦福教育每年的录取率极低,是录取要求最严的项目之一;

第二,后文会分析,一位计算机领域的、参与过卡耐基梅隆大学(CMU)、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博士录取的教授的选人要求。这三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美国美国和斯坦福并列排名第一(大家称其为计算机领域的“四大”),选人非常严格。你们会发现,他们的录取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看斯坦福的文章。这篇文章全文两页,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有含义的,而且意味深长。我们截取了部分来做分析,见下。

我们解读几句:

一篇令人信服的文书会说服读者:你是那种非常有可能在录取了你的项目中蓬勃发展的那类学生;你不仅仅会从中获益良多,而且你能给这个学术社区带来属于你的贡献。通常情况下,(我们收到的)申请文书都缺乏焦点,往往成了一篇含含糊糊的自传体文章,这无意中暴露了(申请人)目标的缺失。

(引自第二段)

这里几个词非常关键:

  • 你如何让招生官认为你在项目中能发展得非常好,蓬勃发展

  • 你能给学校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 你申请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

看到这些词,99%以上的中国申请人会直接忽略它们,因为不懂它们为什么重要,也不懂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比方“申请这个项目的目的”:不就是去拿一个名校的学位,或者在这个专业继续深造,或者有一个研究生学位后求职竞争力就更强吗?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目标吗?

我们就更不懂为什么要提“在这个项目中发展得非常好”了。难道发展好不就是学习成绩好,而我入学时的学习成绩好,不就说明我能发展得好吗?还有“贡献”。这是什么鬼?难道我不就是来学习的吗?

以上这些概念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我们无法理解,也没有答案是非常自然的。

各位再仔细看上面的第三段,里面提到你的文书不一定要说你的成就,甚至都不必努力说服招生官你是够资格的。招生官能很快判断你是不是合适斯坦福教育学院“by virtue of his or her interests and ambitions”,翻译过来就是,通过看申请人的兴趣和抱负,招生官很快就能判断一个申请人是否能被录取如果你没有兴趣和抱负,不论你学术上多么优秀,拒!

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再解读得更加直白一点。

我们可以把申请人简单地分成两类。

一类是各种硬背景非常好的同学:GPA高,又是科研,又是各种实习,什么经历都很丰富。

对于这类申请人,斯坦福的文章间接地告诉我们,有很多跟你一样背景很好的人同时也在申请,你独特竞争力体现在成绩以外的地方,往往与贡献、兴趣和抱负有关。标化成绩,从来无法让你脱颖而出,更不可能是你独特的竞争力,参见文章上方的学校统计数据。

另一类是背景没那么好的人。

背景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注意力不在课程上而是有自己的兴趣点,可能是不适应考试方式,但实际上对专业非常懂,还有可能是这个学生的兴趣不在本专业上,而在其它专业上。

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你对某个领域是有热忱、有思考的,甚至还希望做出一些什么来,即抱负。这不就是斯坦福这篇文章里说的情况吗?往年,在需要GRE分数的时候,你会有一个可能对你不利的评判标准(分数),今年,这个标准部分解除了,招生官会把注意力更集中在你的热忱和思考上,你有了一个更好的冲顶机会,一个窗口期。

如果文科申请不够有说服力,我们来看大家普遍公认硬核的理工科。这里我们选取了曾经参与到卡耐基梅隆、MIT和伯克利计算机博士录取工作中的某教授写的文章,谈如何做PHD申请。

后台回复phd查看教授的完整文件,以及我们学员写过的一篇深度思考:博士申请的5个关键词

这是这篇文章的部分目录。请特别留意到第二部分,教授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谈:做科研和当学生的区别,言下之意,你如果连这都了解,根本不要来申请。如果你不适合做科研,也不要来申请,管你GPA是不是4.0。

教授还说,你一定要搞明白:你为什么要读PHD。这点和前面斯坦福教育学院有关兴趣和抱负的说法是不是异曲同工?这,应该是一个能否被录取的关键要素。

来看看教授如何谈科研经历。

教授说,计算机排名前五之后的学校都不要科研经历,更不需要发了论文,甚至都不需要有研究成果 —— 是不是跟我们想象的非常不一样?我们只是要知道你知道科研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要求是不是很低?

再看他怎么说文书

教授甚至给了一个标准模版,但千万仔细读,这个模板里面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你回答:

  • 你为什么要读PHD(这个问题是不是很熟悉,见斯坦福教育文书说明)?

  • 你想做哪个领域的研究?为什么?

  • 为什么研究对你很有吸引力(这个问题是不是很熟悉,见斯坦福教育文书说明)?

当然,有关美国研究生院是如何录取学生的,我们还可以做很多方方面面的分析。但分析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理解了为什么美国研究生院录取学生可以免去GRE或GMAT考试成绩,也对如何申请美国研究生院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简单说明,如何申请美国研究生院。

03

怎么申请美国研究生院?很简单,也很复杂。

简单在于,你只要想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你将来想干嘛,以及为什么想干它?即,你兴趣、你的目标和你的抱负是什么?与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相关?

二是你过去的经历,到底哪些是能说明你被录取后能在这个项目中做到“蓬勃发展”的?说白了,就是除了你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学习成绩体现)外,成绩都不一定要最优,你还有其他哪些经历、经验和品质等,是能帮助你发展得很好的?

想想,如果你能回答第一个问题,你的人生(至少在短期内)就有了方向,不再迷惘。你会有动力、有方向、知道力往哪个方向使。是不是很美好?

想想,如果你能回答第二个问题,你会更有自信,不再总是要跟其它人攀比,不必总是拿别人的长板来比自己的短板,而且你会更知道你该在哪些方面继续提升,让自己的长板更长,短板可以有选择性地补,因为不是所有的短板都需要补的。

简单说,发扬长板补短板,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才是去读研究生的真正原因啊。

如果我们能想明白自己个人发展的道路,我们就变成了最有竞争力的研究生申请人,研究生录取更是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且有没有发现,“发扬长板补短板,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发展好自己,让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光明、越做越顺畅的关键?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BeBeyond 20年一直倡导并实践以“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的理念做留学申请的原因。因为那样,我们可以一箭双雕,又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又申请到更心仪、更适合自己、排名往往也更好的项目,何乐不为呢?

复杂的是,要想清楚这两个问题需要做不少工作,需要少则几个星期,多则两三个月,还需要有系统的方法。碍于篇幅,我们以后有机会细聊这方面的方法。

所以,除了考试成绩,还可以想明白自己的专业选择和未来;除了科研、实习等各种硬背景,我们还要搞清楚的是我们真正的兴趣何在、热忱何在、志向何在、我们独特的思想何在

对于平时在这方面已经有所积累的人,美国免试升学年可能就是命运眷顾你们的一次机会,你也可以由此从背景内卷的焦虑中获得解脱。对于平时不太留意这些方面问题的人,申请就给了你这样一个机会,正好搞明白这些问题。

2020申请形势系列分析系列: 

第一篇文章,01哈佛MIT等校大面积GRE/GMAT免考,4类人群的新选择我们盘点了免考GRE/GMAT的学校及项目列表,数据解析学校对考G的真实态度;

今天是第二篇:没有分数的情况下,申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何脱颖而出。

下一篇我们将分析:留学形势如此“恶劣”,今年对美国申请不离不弃的同学们,如何把这个留学机会利用到极致

长按二维码关注BeBeyond

周一 申请形势分析

周二 留学选择故事

周三 嘉宾讲座预告

周四 留学新闻精选

周五 咨询案例分析

broken image